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图片报道
更多>大会信息
 
更多>绿氢新闻
 

“合作创新 绿色共赢”。

11月22日下午,第二届中国绿氢与应用发展论坛顺利召开,会议现场齐聚众多企业代表,为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现状建言献策。

隆基氢能——《“绿电+绿氢”助力实现碳中和》

隆基氢能市场经理魏昕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能源转型的目标,世界能源产业将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

魏总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500-2000GW,可供绿氢4285万吨。2050年全球对绿氢需求将达到3亿吨以上,电解槽3600GW。

魏总介绍,基于对绿氢发展前景的预测,隆基氢能为全球最大,中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提供绿氢装备,此项目2023年投产后,产出绿氢替代天然气,供应炼化厂,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年。

对于未来绿氢发展,隆基建议要推动绿氢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制订绿氢价格政策。

苏州考克利尔竞立——《碱性电解水制氢的发展方向与应用案例》

苏州考克利尔竞立市场部高级经理蒋光霞提到,中国绿氢的消费需求增长主要在于化工行业对传统化石能源制氢的替代以及钢铁和交通等行业新技术突破创造的新增需求。

据了解,2022年碱性电解槽装备企业已披露产能总量接近9GW/年,PEM企业产能小于1GW/年。如要满足100GW的市场需求,在产能、效率、成本等方面还有很多发挥空间。2021年全球碱性电解槽出货量达到316MW,苏州考克利尔竞立共出货量160MW,占据全球出货的50%。

蒋总为在场嘉宾对比了四种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技术,并且将碱性电解水制氢和PEM电解水制氢设备投资成本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大规模绿氢项目更倾向于碱性电解水制氢。碱性电解槽未来发展将会走向“单机大型化、设备系统模块化、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进一步加强对波动电源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加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的发展方向。

北京中电丰业技术有限公司——《大规模水电解制氢装置在氢能产业中的应用》

北京中电丰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鹏展示了中电丰业百兆瓦级绿氢工厂。他表示,当前最成熟的氢能源应用场景在工业脱碳、制氢储能、氢交通、燃烧四个方面。

大型碱性电解槽目前还有产量低、电耗高、体积大、设备重、响应速度慢、对电源适应性差等问题,中电丰业针对以上问题,在电流密度、电解槽结构、改造隔膜材料等方面作为主要研发方向。

在储能方面,以光伏为例,太阳能资源储量巨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使得其发电成本在逐年降低。太阳能电站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数量显著增加,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已经低于传统火电的发电成本,应用成本已经低于0.3元,利用用光伏+风电,并配合其他储能方式,进行电解水制氢已具备经济性。

水电解制氢可充分利用谷电制氢、峰时发电,在电网输配环节,进一步实现电力供应平衡,同时支持燃料电池产业迅速发展。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绿氢产业与国氢科技的绿氢实践》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技术总监梅武介绍了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和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效率及特点。

梅总向在场嘉宾展示了国家电投直属二级子公司——国氢科技在绿氢产业上的实践情况,在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进展方面,国氢科技已经实现全环节全自主研发体系,开发出兆瓦级电解槽(10-260Nm3/h;额定直流电耗4.5 kWh;秒级宽幅变载,已完成第三方认证)。

此外,国氢科技已建成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组装自动化中试生产线,年产能1000套,宁波、武汉两地已启动万套生产线正在建设。

吉电股份——《“氢动吉林”行动中的吉电股份》

吉电股份氢能产业中心主管李忠恕表示,吉林省能源结构总体呈现“缺煤、贫油、少气、多风、多光”的特点,自然资源禀赋好,区位发展条件优越,产业发展协同性强,产学研技术优势突出,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吉电股份根据《“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规划打造“两大基地、一条走廊”,即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吉林西部千万千瓦“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和长春—白城氢能走廊。

基于能源属性的考虑,在“氢动吉林”中,吉电股份选择“氨和甲醇”破解氢储运难题。从破解氢储运难题的角度,可以将绿氢合成绿氨、绿醇视作储能,风光资源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绿氨、绿醇中。氨的液化温度为-33.3 °C,氨罐运输技术成熟;甲醇常温下即为液态。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长时间存储和远距离、跨地域运输。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开发主任王宇鹏分析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环境:随着电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和节能减排需求不断提升,未来很长时间HEV/PHEV/EV/FCV并存;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长里程、燃料加注时间短等多种优势,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氢能国家顶层设计的出台,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应用的突破点,对体系构建起到关键带动作用。随着国产化技术的突破与规模化效应双轮驱动成本持续下降,推动行业规模化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材料成本可实现288元/kW(50万套/年)。

目前,一汽燃料电池发动机平台开发取得重要成果。50kW整机已实现红旗H5-FCV整车搭载验证,100kW整机完成测试验证。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基固态储氢材料研发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民对比分析各类储氢方式,目前而言,高压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安全隐患较多,相比之下,固态储氢体积储氢密度高,能效高,安全性好,加氢站成本低。


利用金属氢化物材料固态储氢,破解储氢难题。在国外,固态储氢应用有钛铁系储氢合金、稀土系储氢合金;在国内,圣元环保、有研工研院、新氢动力、科新机电、安泰创明等公司均有固态储氢上的研究进展。

从储氢密度来看,固态储氢技术的体积储氢密度比压缩气态储氢大得多,是 3Mpa大型储罐的10倍,是15Mpa标准钢瓶组的4倍,是35Mpa纤维缠绕罐的3倍。

王博士介绍,长春应化所受吉林省政府委托,筹建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以“强氢技术、育氢产业”为使命,聚焦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去式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定位于氢能技术开发和创新链延伸。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长距离输氢管道设计技术研究》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创新中心专责工程师赵宏鹏表示,氢的输送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环节,安全高效的输氢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前提。


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各国纷纷开始将氢能发展及打造氢能供应基地设为重要战略目标,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全球超过 50% 的氢管道从天然气管道重新利用,在某些地区高达80% ,因为重新利用管道的成本预计仅为新建工程成本的10-35%。

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管道实现长距离跨地区运输。我国的氢能管网建设目前明显加快。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氢输氢方式,管网输氢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问题:管材 氢脆问题、氢的泄露与全程监测、氢的压缩技术。
冬深雪重,寒意袭来。绿氢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上下游的协同联动,更离不开技术与经济的双向奔赴。制储运加不断创新,产品技术快速迭代。相信在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氢能产业定将迎来蓬勃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